“客来时,敬杯茶,能增进情谊;口干时,饮杯茶,能润喉生津;疲劳时,饮杯茶,能舒筋解乏;空暇时,品品茶,能口鼻生香;心烦时,晶品茶,能静心清神;滞食时,饮热茶,能消食去腻。,’中国人最懂得饮茶的无穷乐趣。
中国人视“道”为体系完整的思想学说,是宇宙、人生的法则、规律,所以中国人不轻易言道,不像日本茶有茶道、花有花道、香有香道、剑有剑道、连摔跤搏击也有柔道、跆拳道。在中国,饮食、玩乐诸多活动中,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。
在我国可确切考证的资料中,“茶道”这一词最初见于唐代《封氏闻见记》。《封氏闻见记》是唐天宝年间(742—756年)的进士封演所著。他写道:“楚人陆鸿渐为茶论,说茶之功效,并煎茶,炙茶之法。造茶具二十四事,以都统笼贮之,远近倾慕,好事者家藏一副。有常伯熊者,又因鸿渐之论议润色之,于是茶道大兴。王公朝士无不饮者。”唐代名宦刘贞亮在总结饮茶十德时也曾讲:“以茶可行道,以茶可雅志。”由此可见茶道始于唐代,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,“茶道”的创始者是陆羽。